南皮县调查概况
调查团队:南皮县情调查组
调查时间:1990年10月—1992年8月
一、调查地点
南皮县位于河北平原运河以东 ,南皮县历史上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南偏东与盐山县、孟村回族自治县毗邻,东南、南面隔漳卫新河与山东省乐陵、宁津两县相望,西南与东光县相连,西面与泊头市接壤,北邻沧县。历史上,南皮县的农业长期保持种植业为主的格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业结构发生了变化,但种植业的主体地位仍没有实质性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南皮县人民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开展了治水治碱的艰苦奋斗。南皮县的现代工业是个空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南皮县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经过40多年的艰苦奋斗,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多,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二、调查过程及方法
南皮县地处河北省东南部运河以东滨海平原区,与山东省隔漳卫新河相望,系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滴的故乡。历史上南皮县盐碱旱涝等自然灾害严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几十年的综合治理,生产条件虽有很大改善,但经济发展仍属河北省中等偏下水平,在河北低平原地区50多个县市中颇具代表性 。本次南皮县情调查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和协调的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第二批布点之一,目的在于把握河北中等偏下发达程度的平原地区经济社会的基本状况,为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提供典型实证资料,进而为南皮县两个文明建设提供决策依据。为确保任务的胜利完成,由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和中共南皮县委、县人民政府联合组成课题组。在充分作好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实地调查于1991年 10月开始,先后完成了典型调查、部门专项调查 、综合调查、实地考察、 600户居民入户问卷调查和13个行政村的问卷调查,以及必要的补充调查等。在对基础资料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分析计算的基础上,写出了系统性的调查报告,后经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审核,又作了修改和补充。整个调查撰写工作于1992年8月结束。
南皮县有关部门和乡镇村对本次调查给予了热情支持并提供了大量宝贵资料,县农经站33位同志参加了户情问卷调查。所以本书既是科研单位与党政机关团结协作的结果,也是专业研究人员与党政领导干部、实际工作者共同奋斗的结晶。
三、调查价值
本次对南皮县的调查涉及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调查组运用数据分析和调查入户的方式对南皮县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具体的梳理和总结,既总结出新中国建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南皮县的农业发展和工业发展有了一定的进步和转变,同时也发现南皮县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本次调查不仅对南皮县使得历史发展进行了补充,还对今后的政策改进和决策制定提供了丰富而有力的实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