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县调查概况
调查团队:平山县情调查组
调查时间:1992年1月—1993年1月
一、调查地点
平山县位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东麓中段、华北平原与山西台地的过渡地带。东靠获鹿,南连井陉,东北与灵寿县相邻,西与山西省五台县、盂县接壤。县境南北长67.3公里,东西宽66.5公里,总面积2648平方公里,是河北省面积较大的县份之一。县城距省会石家庄市40公里。平山历史悠久,境内中贾壁、田兴、尚家湾、郭苏、西沿兴等地先后发现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表明在母系氏族时期(距今5000~7000年前)平山县境内已有人类繁衍生息。
二、调查过程及方法
为了正确认识平山县的全貌及其变化的轨迹,1992年由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中共平山县委、县人民政府联合组成课题组,对平山县的资源、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开展了为期近1年的综合调查。这次平山县调查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和协调的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第三批点之一,调查的目的在于为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提供典型实证资料,进而为平山县两个文明建设提供决策依据。课题组按照全国县情调查提纲的统一要求,采取实地考察、典型调查、抽样问卷调查、专题座谈、查阅历史档案等方法,取得了数百万字的基础资料和数据。后经中共平山县委、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审核,又作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在调查过程中,平山县有关部门和乡镇村给予了热情支持,并提供了大量宝贵资料;调查中所引数据除注明者外均系平山县统计委员会和有关职能部门提供,所用照片均系县委宣传部卢白子同志提供。
三、调查原因
平山县平山县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有数万优秀儿女血洒疆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平山县人民顾全大局,又作出了重大奉献。1958年岗南、黄壁庄两大水库建设淹没了平山县十几万亩良田沃野,造成占全每1/5的人口迁移。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平山县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由于自然条件和其他历史的原因,时至今日仍然是全国贫困县份之一,在河北几十个山区县中颇具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