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县市库   >   调查概况  > 秦城区调查概况
调查概况

秦城区调查概况

来源:中国乡村研究平台作者:发布时间:2018年04月01日

调查团队:秦城区情调查组

调查时间:1995年3月—1996年7月

一、调查地点

秦城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址随处可见,由此构成了一种凝重、悠远的文化氛围,置身其中,使人仿佛回到了中华民族发轫的故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秦城是一个仅有6 .5 3 万人口的小城。1949年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管辖区域的扩展,人口规模逐渐增大。改革开放以来,秦城区工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很快。社会、文化领域的变化也十分明显,这不仅表现在各种形式社会组织的出现和文化活动场所的增多,也反映在社会心理和人们精神风貌的变化等方面上。

二、调查过程及方法

秦城历史悠久,文化蕴涵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选择秦城作为百县市情调查的一个点,正是想通过对她的历史与现状的描述,展现一个古老的、背负着沉重的传统包袱的城市,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迈开现代化的步伐,尽管其步伐比起中国沿海城市要小得多,艰难得多。正是在这种内在动机的趋使下,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农业经济研究所、法学研究所、文学研究所、哲学研究所、科研处、办公室等部门的各学科研究人员近20人,在院长支克坚、党委书记徐仲碧的带领下,于 1995年3月~1996年7月,4赴秦城,完成了对秦城区经济、社会、文化与政治各方面情况的调查与研究工作。在此期间,中共天水市委副书记乔正风同志和中共天水市秦城区委副书记王惠麟同志对调研工作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和帮助;在具体调查中,区委宣传部部长于学武同志和区委精神文明办公室副主任赵宝艳同志做了大量的组织和联络工作;区委、区政府其他部门的负责同志和有关工作人员亦为该调研提供了许多便利,给予了许多支持。

三、调查价值

1949年前,天水虽然有工业、手工业、商业和多种服务行业,但规模都很小,水平亦很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真正在天水的经济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是农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很长一个时期里,农业依然是天水经济的主干,但是由于工农业增长速度上的差异,二者的比值不断接近。至1978年,工业终于在总产值上超过农业,成为秦城区经济中最重要的部分。这一步跨跃,可以说是秦城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历史性进步。本次调查回顾了秦城区自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发展历程,对该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详细的描述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