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县市库   >   调查概况  > 桑植县情调查组
调查概况

桑植县情调查组

来源:中国乡村研究平台作者:中国乡村研究平台发布时间:2018年05月07日

调查团队:桑植县情调查组

调查时间:1991年12月——1994年1月

 

一、调查地点:

桑植县是贺龙元帅的故乡,是中国著名的革命老根据地之一。桑植县各族人民为我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又为社会主义建设做了新的贡献。但是,由于历史、地域等多方面的原因,桑植县至今仍然是一个贫困县,一些主要经济指标都低于、有的甚至大大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已经冲破封闭落后的自然经济格局,全县广大干部和群众正在“打开山门奔小康”,并且已经取得较大的进展。桑植县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有41 万多勤劳质朴的各族人民,又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将其作为湖南省的典型县调查,可以从中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内县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性。

二、调查过程及方法

1991年底,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接受了《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桑植卷》课题,成立了以张式军同志为组长的桑植县情调查课题组。课题组遵循中国国情丛书总编委会提出的“真实、准确、全面、深刻”的基本要求,于1992年春开始了对桑植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全面调查。为避免一般化,调查组特别注意重点了解现状,重点了解经济,重点研究能够深刻反映桑植县实际的有特点的东西。

同年8月,课题组吸收湖南省委党校一些青年教员和部分学员及桑植县的一批青年干部,组成了75人的调查组。1992年7月,桑植县情调查组对549户农村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采用等距抽样方法确定的。具体做法是先从全县46个乡镇中抽取8个乡镇,然后又在8个乡镇中抽取18个村,再对这18个村逐村按户籍序号等距抽取30或40个调查户。问卷调查是采取两个专人入户对调查对象当面问答的方式进行的。

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桑植县情调查组采取了召开小型座谈会、个别访问、入户调查、实地测量观察等传统方法,同时,还采取了抽样调查、问卷调查等新方法,在数据综合处理与运用上,采用了一些现代化手段,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数据库的同志的帮助与支持。

三、调查价值

认识来源于实际,原则不是出发点。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各级领导的科学决策,必须以实际情况为依。课题组遵照“真实、准确、全面、深刻”的要求,对桑植县的经济、政治、民族、文化、教育,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做了生动的描述。本次调查对桑植的描述是真实而深刻的,它对于深入了解桑植县乃至了解湖南省地区,对于桑植县党政机关制定正确决策,对于促进桑植县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实证资料。对桑植县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