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市调查概况
调查团队:吐鲁番市情调查组
调查时间:1994年8月—1996年4月
一、调查地点
吐鲁番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地处天山支脉博格达山南麓,吐鲁番盆地中央,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东邻鄯善县,南至库鲁克山毗连尉犁县,西接托克逊县,北以天山分水岭为界,分别与乌鲁木齐县、奇台县、吉木萨尔县接壤。吐鲁番原是一个以农为主、兼营牧业的县。吐鲁番又属典型的大陆性荒漠气候,干旱缺水,全年平均降水量仅为16.4毫米,而年均蒸发量为降水量的173倍 。农业生产必须依靠灌溉,在当地,有水就有绿洲,就有生命,故称绿洲经济。因此,吐鲁番的农业又属典型的绿洲农业。进入8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吐鲁番市的经济已逐步形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格局。从总体上看,整个经济成分的构成是:国有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公有制(全民和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私有和其他经济得到发展。
二、调查过程及方法
本次调查是由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党校和中共吐鲁番市委、吐鲁番市人民政府合作承担,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实际工作者,在广泛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搜集分析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编撰调查报告的。
本次调查的工作进程大致分为2个阶段。
①准备和开题。1994年8月和9月,自治区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罗远富及党校有关同志分别数次赴吐鲁番市作各项前期调查、组织准备及具体落实等工作。党校本身组成了由经济、管理、党史、民族理论等学科以及科研、教学管理等部门的教学和科研人员参加的1 0 人课题组。组成以市委组织部原部长吉祖铭 (后为平新来)为组长,市委办公室主任薛景山、史志办主任何兰欣为副组长的市情调查领导小组,以农工部原副部长沙广旺为组长的户情调查领导小组,协助编委会分别组织和协调市情和户情的调查。
②调查。户情调查领导小组于10月24~30日首先利用一周时间培训调查员50名,31日开始人户调查11月29日完成全部调查、编码、核查及验收工作。市情调查根据调查提纲由各有关部门指定专人分头进行,于12月底基本告一段落。
经济、社会调查本身是一项大协作项目,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是本课题贯串始终的任务。由于本次调查的合作单位的成员地处两地,因而在工作方法上采取有分有合的方式。党校课题组成员除在调查阶段进驻吐鲁番较长时间外,在关键阶段,有关同志于1995年5~7月又一次集中一段时间进驻吐鲁番,边调查研究,同时进一步核实、搜集材料和数据。在其他时间里,除电话联系外,根据工作需要不断去吐鲁番搜集、核实、补充有关数据和材料。调查的计划完成时间安排较紧,因此,在工作步骤上采取交叉、齐头并进的做法 。在调查员培训工作结束、开始入户调查时,立即展开市情调查;在市情调查过程中,不断分析研究搜集到的材料,着手起草编写纲目,使调查提纲和编写纲目渐趋统一,调查工作和撰写工作紧密结合,以节省时间,缩短工作进程。
三、调查价值
本次对吐鲁番市的调查是吐鲁番市情调查组和当地政府集体智慧的结晶,在调查的过程中锻炼了调查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并对吐鲁番的具体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作为对促进吐鲁番今后的发展改革和社会进步来说,本次调查对政府决策部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