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县市库   >   调查概况  > 兴宁县调查概况
调查概况

兴宁县调查概况

来源:中国乡村研究平台作者:发布时间:2018年04月02日

调查团队兴宁县情调查组

调查时间:19936月—199410

  

一、调查地点

兴宁地处粤东北边远山区;又是广东省比较重要的革命老区之一;直到80年代末还是靠国家财政补贴的贫困县,可以说,老、山、边、穷皆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90年代,兴宁实现了经济的超常发展,短短的几年间,就摘去了贫困县的“帽子”。1992~1993年,工农业总产值、工业产值和财政收入等三项重要经济指标的增长幅度,跃居全省前列,基础设施建设也有大动作,社会稳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199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开始迈向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新里程。兴宁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珠江三角州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兴宁实现经济腾飞的发展势头令人鼓舞,许多做法和经验值得深入研究。

二、调查过程及方法

1993年4月24日,中共兴宁县委常委讨论决定,支持并积极配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开展兴宁调查。同月28日正式发文,成立了调查委员会。6月10日又召开了有县直部、委、办、局和部分乡镇负责人参加的编委扩大会,县委主要负责同志作了开展兴宁调查的动员讲话,并指定钟焕良、钟德才同志分管此项工作。从此,兴宁调查全面铺开。

照片的征集和拍摄由陈汉清、钟国彬、肖希正、陈诚谋、杨立权负责。李遵杞、李照荣曾参加组建编辑部和讨论修定调查提纲工作。兴宁市略图由何泉茂绘制。兴宁县党史研究室、方志办和统计局在整个调查编写过程中安排了大量的人力,县统计局对调查问卷的编码复核,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县财政局积极解决调查出版的经费问题;中国人民解放军39255部队协助拍摄航空照片。

调查原因

兴宁80年代经济发展比较缓慢,而到了90年代却实现了经济的超常发展,原因何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的有关科研人员被这种“兴宁现象”深深地所吸引,他们期望通过深入的调查、剖析 “兴宁现象”,为贫困山区的群众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具体生动的例证;同时,也为研究人员和理论工作者进一步发掘其理论内涵,提供真实、系统、准确、科学的实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