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县市库   >   调查概况  > 兴山县调查概况
调查概况

兴山县调查概况

来源:中国乡村研究平台作者:发布时间:2018年03月17日

调查团队:兴山县情调查组

调查时间:1988年7月—1990年6月

一、调查地点

兴山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以北,地处大巴山余脉,农业历来是兴山社会生产的基本部门,土地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1978年底以来,县委和县政府从本地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改革的新路子。1979年到1980年,首先在农村打破了“大寨式”的工分制度,恢复了定额管理。从1981年起,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随着流通领域改革的发展,不但供销社恢复了原来集体商业的性质,集贸市场也得以重新开放,个体商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全县已形成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商业为主体,国营、集体、个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

二、调查过程及方法

兴山县系昭君故里,位于长江以北的鄂西山区,仅有18万多人口,是湖北省人口最少的偏僻小县。全县85%的国土面积是山地,人均耕地只有1.23亩,但这里有水能、矿产、林果特产和旅游四大资源优势,致富门路应该说是很多的。但由于家底薄,资金、技术奇缺,加之政策和工作上的失误,一直没有得到开发。兴山人民较长时间内未能摘掉贫困的帽子,40年来吃国家财政补贴达1亿元之多。但是,如同全国一样,兴山县的同志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科学地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深刻地认识到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兴山县的县情出发。为此,他们打开山门,邀请和组织县内外300多名各种技术人才,察遍了全县3580座山头和156条溪流小河,在充分弄清了全县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比较,认准了开发小水电效益最高,确立以小水电为起步产业,带动山区全面开发。他们还将此概括为:“水电起步,矿产突破,林果特开花”三句话的山水开发战略,引导兴山人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近几年,兴山经济发展的步伐显著加快,赶上和超过了许多基础更好的县。

本调查重点记述了兴山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思想各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对1949年以前的历史也有简要介绍。引用的资料,一般截至1988年底为止,个别资料引用到1989年6月为止。计算方法和统计口径,都按现行规定,对原有资料进行相应调整。计量单位采用法定的标准计量单位。计算价格采用1980年不变价和当年价两种价格,统计表中“一”表示无数字。

本调查是在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校委领导下进行的。在调查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办公厅、省委宣传部、省社科院的指导;得到了省科委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得到了中共宜昌地委、行署,中共兴山县委、县政府及各部、办、委、局和乡(镇)、村 ,以及企事业单位的通力合作。省委政研室、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省社科院、中南财大、华中师大、华中理工大学、华中农大、省委党校各教研室等部分领导同志和专家教授的审阅。

三、调查价值

以系统周密地描述兴山县历史和现状为特色的学术资料性著作。它的目的,是为我们研究国情,认识国情,为党和政府决策,尽可能地提供某些有关的基础性资料。因此,它以其翔实的史实,大量的统计资料,对兴山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客观的介绍;对资源的优势和劣势,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年来开发利用的成就和尚待研究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 这对促进兴山县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兴山县的具体开发路子也许不适合于其他县,但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我们的国情、省情、县情这个最基本的实际出发,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并要发扬艰苦创业精神,这应该视为1949年以来经验教训的基本总结,也是今后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