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武县调查概况
调查团队:彰武县情调查组
调查时间:1992年9月—1992年10月
一、调查地点
彰武县隶属辽宁省阜新市,位于辽宁省西北部,属辽宁省的边远县份。其北邻内蒙古哲里木盟的库伦旗和科尔沁左翼后旗,东接辽宁省的康平、法库两县,东南以清代柳条边为界与新民县相接,西隔绕阳河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为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实行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给全县经济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以乡镇企业为依托的新的经济体系正在形成。
二、调查过程及方法
本课题组组织设计从1992年初开始,调查工作于同年9月初开始,10月末结束。为了保证课题调查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辽宁社会科学院和中共阜新市委、阜新市政府,以及中共彰武县委、彰武县政府共同组成了彰武县情调查领导小组和彰武县情调查课题组。领导小组组长由辽宁社会科学院院长朱世良、中共阜新市委副书记魏东担任,副组长由辽宁社会科学院院务委员、研究员张卓民和中共彰武县委书记张鹏万、彰武县县长朱贵州担任,成员有中共彰武县委副书记朱旭明,彰武县常务副县长马学信,中共彰武县委宣传部长汪艳敏,县委办公室主任李春海,县政府办公室主任王边爽,县统计局局长王春,县财政局局长马秉林,县档案局局长胡永德,以及辽宁社会科学院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曹晓峰,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可时,中国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教授武庆安。课题组由朱世良、张卓民任组长,曹晓峰、张可时、武庆安、杨丽任副组长,成员由辽宁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医科大学和中共彰武县委宣传部抽调14名研究人员、教员和理论工作者组成。
在调查时,该调查组把握两个原则:在动态分析中,以反映彰武县改革以来社会变迁的历史过程为主,兼及该县解放前后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注重时代感和历史性;在静态分析中,既反映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经验,也反映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注重客观性和真实性。在调查方法上,采取文献法和统计法相结合、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
三、调查价值
通过对该县的调查,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北方较为贫困县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诸方面发展变化的一般特征,又可以总结农村改革和发展中的经验和问题,从而为政府制订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尽快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战略部署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