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县市库   >   县市政策  > 关于印发《遵义市汇川区2018年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汇府办发〔2018〕58号
县市政策

关于印发《遵义市汇川区2018年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汇府办发〔2018〕58号

来源:汇川区人民政府网作者:发布时间:2018年07月15日

汇府办发〔2018〕58号
遵义市汇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遵义市汇川区2018年特色小城镇
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相关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人民政府有关工作部门,有关派驻机构:
《遵义市汇川区2018年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方案》已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18年4月28日
遵义市汇川区2018年特色小城镇建设
工作方案
为贯彻和落实全市城市工作会议和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精神,为进一步全面提升小城镇规划建设水平、综合提升人居环境,突出“绿色、人文、美丽、富民”发展主题,根据《遵义市2018年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方案》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统筹规划、重点突破、项目带动、产业支撑”为指导,以加速人口、用地、产业集聚为出发点,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发展壮大镇域经济基础,全面提高小城镇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吸引农民向城镇转移,实现镇村互动,梯次推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打造产业集聚、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小城镇。
二、总体要求
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突出“绿色、人文、美丽、富民”发展主题,按照“三位一体”、“三生融合”,优化小城(集)镇规划,开展“3+2”建设行动,补齐小城(集)镇公共基础和服务设施短板,提升综合人居环境,培植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年内我区建成2个以上产业特色突出、基础功能完善、公共服务良好、人居环境美丽、文化特色鲜明的市级特色小城镇。按照特色引领、典型示范原则,全面推进全市小城(集)镇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辐射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实现全市小城(集)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努力走出一条特色鲜明、产城融合、惠及群众的小城(集)镇建设发展新路。
三、年度目标
(一)规划编制目标。完成我区新增的5个市级特色小城镇(沙湾镇、松林镇、毛石镇、山盆镇、芝麻镇)以及省列、市列示范镇板桥镇、团泽镇、泗渡镇总体规划的编制(修编)、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汇川区乡镇协调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其中控制性详细规划要包含建筑风貌导则的编制工作。
(二)环境建设目标。以路、水、电、讯、视、教育、医疗、养老、旅游休闲等为重点,推进基础配套设施、公共服务、环境整治建设。重点打造特色小城镇全面完成“3+2”(三大工程+产业工程+文化工程)建设任务。合理规划产业发展路径,结合“六型”城镇特色产业导引,合理明确全镇主导产业和结构体系、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把文化工程贯穿到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全面提升小城镇文化内涵和内在品质,努力增强小城镇文化特色的凝聚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抓好文化工程建设的“三个环节”:一是在城镇规划中强调文化引领。二是在城镇建设中突出文化魅力。三是在城镇发展中塑造文化精神。
(三)绿色生态目标。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开展河湖水系环境保护、整治和建设工作,全面建成集镇及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污水收集率85%以上,处理率100%的目标。建立村镇生活垃圾回收清运系统,全面推进已建成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规范运作,达标排放。
(四)产业发展目标。结合各镇特点(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情况不同),选择1-2个具有当地特色和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培育主导产业,壮大实体经济,从而带动小城镇人气、名气、财气。
(五)城镇管理目标。在特色小城镇设立综合行政执法办事机构,充分履行综合监管职能,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治理镇区出入口,车站广场、交易市场、占道经营,沟渠水塘,环境卫生,垃圾污水,空中管线,全面提升城镇管理水平。
三、重点任务
(一)科学编制小城镇规划。规划编制要按照“以人为本,生态宜居,产城互动、以产兴城,统筹协调、多规合一,传承历史、彰显特色”为原则。按照市级要求2018年我区重点打造的3个特色小城镇(山盆镇、沙湾镇、团泽镇)要在3月底前完成总规、《汇川区乡镇协调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启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编制的规划按照法定要求及时审查批准,规划成果应及时上报市联席办备案。
遵义特色的小城镇分为:绿色产业型、商贸物流型、城郊休闲型、生态旅游型、历史文化型、交通区域型。各镇(街)要在规划编制中结合各自特点梳理好小城镇发展类型。按照“功能分区、布局合理”的要求,确定产业发展区、居住发展区、重点景观建设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建设内容与时序,及时做好镇区重点地段、主要街道、居住小区和工业用地的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二)全面改善小城镇人居环境。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各镇年内要全面完善小城(集)镇对外交通路网体系,优化城镇区道路网建设,对镇区主次干道进行升级改造;建设完善小城镇供水管网系统,新建(改、扩建)供水设施,提高供水能力,确保供水安全;建设小城镇雨污分流系统,确保排水畅通;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污水收集率达85%以上,处理率达100%;完善镇村垃圾清运系统,逐步提高垃圾机械化清运率,因地制宜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整理规范镇区强弱电线网,积极推进地下综合管廊或管线入地与道路同步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小城镇与县城实现城镇供气同源同用,提高燃气普及率。开展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会战。各地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建什么”的原则,力争用今明两年时间完成区域范围内所有小城(集)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任务,全面配建完善幼儿园、中小学,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教育和卫生设施,配齐文化活动、体育场馆等文体设施和社区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探索“公建民营”、“医养结合”、“异地养老”等模式,拓展敬老院的养老服务功能,努力实现全市小城镇建成分布合理、适度超前、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有序、服务规范的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网络体系。开展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开展河湖水系、绿化、环境等保护、整治和建设,重点实施生态河道治理,充分体现河道治理的生态性、亲水性、景观性;加快建成人行步道、景观绿道等慢行系统,建设生态停车场、休闲广场,持续推进“厕所革命”,配齐和更新公用厕所。用足用活棚改政策,结合棚户区改造推进集镇风貌整治,规范整治建筑立面、色彩、空间尺度和天际轮廓,补充完善集镇家具、景观绿化、照明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小城镇建设民族风情街和民俗文化广场;科学设置农副产品交易市场,规范集贸市场管理。
(三)大力推动城镇特色文化提升。正确处理好传承与弘扬、拆旧与建新的关系,深度挖掘和提炼地方文化元素,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古街道、古建筑,采取修旧如旧的方式复古、存古,尊重地域文化,突出地域、民族和时代特征,打造“一镇一风貌”,增强小城镇的可识别性和可阅读性。加快小城镇文化工程建设,科学设置多功能文化娱乐活动中心,集便民服务点、休闲广场、健身设施、图书馆、文化活动室、多功能培训室等项目为一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以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历史文化名镇(村)为重点,统筹协调好小城镇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四)全力提升小城镇产业发展水平。重点培育主导产业。结合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紧扣适合当地实际的特色富民产业,聚焦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烟酒茶等传统产业和旅游、文化、生态、健康、现代服务业,培育建设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向特色小城镇集聚,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产业体系。2018年重点打造的特色小城镇,每个必须选择1-2个具有当地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将其培植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连片5000亩以上的农业产业基地,支持小城镇农业产业化企业申报建设特色优势产业类农业项目,结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特色小城镇,增强特色小城镇特色产业的集聚度,避免同质化竞争,形成差异化发展。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全面开展“春风行动”、“为返乡农民工送政策送岗位”、“雁归兴贵”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行动计划,重点资助建筑劳务、特色食品、旅游商品、农副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项目,全力推动所需创业成本较低的实体经济发展。对分配于我区示范小城镇的相关指标要向特色小城镇倾斜。各特色小城镇要充分利用贵州电子商务云、贵人购、淘宝中国“遵义馆”等平台,实施农村电子商务创业行动计划,年内每个特色小城镇要搭建多个电子商务网点,促进互联网+创业。
(五)创新体制机制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深入推进户籍、教育、医疗、就业等改革政策落实,确保农民成为城镇居民后,在就业、医疗、入学等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强化用地保障。各镇要统筹安排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用地指标,土地增量向小城镇倾斜,保障城镇建设合理用地需求。要坚持土地整治、小城镇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三结合”,加大土地整理及复垦力度,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力度,探索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推行特色小城镇土地管理创新,保障特色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整合建设资金。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多方整合资金,创新投入方式支持特色小城集镇建设。完善区级平台公司以及相关单位帮扶特色小城镇工作机制,帮扶单位每年具体抓1—2个项目。要抓住棚户区改造三年窗口期,认真编制好2018年改造项目,棚改综合整治指标优先安排年内重点打造的特色小城镇;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投融资平台市场化、实体化改革步伐,做大做强投融资主体,通过设立基金、发行债券等方式拓宽投融资渠道;我区要将特色小城镇纳入区级投融资平台,由区级平台公司负责统筹项目融资支持特色小城镇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广泛开展宣传造势。要以创建高标准生态镇、旅游镇、示范镇为总抓手,强化小城镇建设意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素质。要深入宣传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在小城镇建设中出现的先进典型,营造声势,鼓舞士气,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动员全社会关心小城镇建设,支持小城镇建设,参与小城镇建设,真正为推进小城镇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二)建立完善管理机制。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先行、市场运作、部门配合、社会支持”的原则形成一整套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运行的小城镇建设运行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区政府常务副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及镇(街)为成员的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在区住建局,由区住建局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督促、检查、指导全区小城镇建设工作。
(二)加快工作进度。各相关单位要切实强化时效意识,倒排工期,统筹安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确保按期完成任务。提升进一步加强工作指导,及时交流工作经验,确保小城镇建设工作扎扎实实推进。
(三)严格督查考核。各镇要对小城镇建设推进实行月报制,对不按时报送小城镇建设进度部门以及对任务不达标的部门和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区住建局加大督查力度,定期检查,及时通报,对不认真履行职责,不按期完成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将严肃追究责任。对措施得力、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表彰,以有效的考核奖惩措施推动工作落实。
 
附件:1.遵义市汇川区2018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山盆镇2018年小城镇建设项目清单  汇府办发58号附件2
3.沙湾镇2018年小城镇建设项目清单  汇府办发58号附件3
4.团泽镇2018年小城镇建设项目清单  汇府办发58号附件4
附件1
遵义市汇川区2018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为科学有序推进汇川区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经区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成立遵义市汇川区2018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张红兵  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
副组长:陈  林  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成  员:胡隆俊  国开区财金处处长、区财政局局长
        徐传忠  区国土分局负责人
罗美强  区委办副主任、区农牧局局长、扶贫办主任
黄  浩  区政府办副主任
罗  辉  区发改局局长
        郑德勋  区教育局局长
        龙厚浪  区城管局局长
        杨龙贵  区林业局局长
        申永齐  区卫计局局长
        张继奎  区民政局局长
        何德芳  区旅游局局长
        钟方俊  区商务局局长
        张晓颖  区交通局局长
        韦  祎  区文广局局长
        古鸿飞  区水务局局长
        蹇  冈  区市场监管局局长
        金武彦  区统计局局长
        米  昊  区住建局副局长
       黄  进  区环保分局副局长
       杨美洪  区规划分局副局长
        何  訸  区金融办主任
        康文军  区住建局副局长
        张明忠  板桥镇人民政府镇长
        韩  义  泗渡镇人民政府镇长
        杨庆前  团泽镇人民政府镇长
        辛红利  山盆镇人民政府镇长
        王洪龙  沙湾镇人民政府镇长
        吴  鹏  松林镇人民政府镇长
        刘  洋  毛石镇人民政府镇长
        杨俊飞  芝麻镇人民政府镇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住建局,米昊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康文军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指导、协调、推进全区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