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阅读
红花岗区:踔厉奋发不断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红花岗区人民政府门户网作者:发布时间:2022年06月24日
“咚—哒—咚咚哒、咚—哒—咚咚哒……”在遵义市第二十六中学校园里,伴随着清脆的竹竿敲击声,在竹竿分合的瞬间,学生们或击掌进退跳跃,或吟诵诗词穿越竹竿阵,跳着灵动的竹竿舞,人、杆、声、舞的有机融合,构筑了一幅生动多彩、充满活力的画面。
竹竿舞兼有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舞蹈的韵律,趣味性高、观赏性好、健身效果佳。“为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今年春季学期我们把竹竿舞纳入课后服务特色课程。”遵义市第二十六中学副校长郑宁说,除了竹竿舞他们还准备把“滚雪球”“秧歌舞”等民族项目融入课后服务建设特色课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双减”的落脚点,是为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红花岗区以“创试点、促覆盖”的模式,实施“一校一案”特色打造。如老城小学开设了“培根”“护苗”“花艳”为主的“百花课程”;遵义市第四初级中学实现教体融合,开设射击、攀岩、拳击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长征小学将课后服务与少年宫活动深度融合,让课后服务“有声有色”;全区74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主要采取“5+2”模式,推行“1+1+N”服务,“1+1”为教师辅导作业和开展体育锻炼,“N”为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重在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前“一校一品”特色日益凸显。
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除了丰富的特色实践活动,还需配备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
“叮叮叮——”伴着上课铃响,位于南关街道金华村的红花岗区第二十一小学的学生们快速回到教室,认真听老师讲课。能够在整洁大气的新教室里上课,在宽敞平整的操场上奔跑,学生们都欣喜不已。二十一小于去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让附近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与该校同步投入使用的还有新建成的老城小学碧桂园分校、遵义市第四初级中学凯莱分校。
为加快推进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学环境,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红花岗区积极推进普惠性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建设,加强智慧校园和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以来,红花岗区累计投资27.769亿元,实施了147个学校新(改、扩)建项目,新增校舍面积73.95万平方米,新增学位3.935万个,完成74所学校网络全光纤组网模式改造。有效解决了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大班额”、学前教育“入园难”等突出问题,全面助推教育提质增效。
良师育英才,有了好的教学环境,还得注入优秀的师资力量,强化教师培训,提高老师的综合素养。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至关重要,我们要学会利用语文课堂为语文课和生活疏通一条通道……”在红花岗区2022年教师全员培训活动上,以“新评价下的单元整体教学”为主题的语文学科培训课正在进行。红花岗区的中学语文教师聚精会神地听讲、做笔记,并围绕PPT课件内容与授课老师进行互动。
“此次培训共有6000余名教职工参加,主要针对教育新形势、学科核心素养、课标新教材深度解读、工作作风建设等方面进行培训,旨在全面强化全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软实力’”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说。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为强化师资建设,红花岗区积极探索“1+N”教师队伍补充机制,通过公开招聘、特岗、公费师范生、研究生人博会招聘等途径,不断充实师资队伍,为教育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同时强化教师培训和名师培养力度,通过“网络培训”“国培计划”“命题培训”“派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将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教育科研和教学管理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着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乐于奉献、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以高素质师资队伍助推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区现有省级名校长工作室3个、名师工作室2个、乡村名师工作室13个,市级名校长工作室6个、名师工作室9个、乡村名师工作室3个;省级名校长7名、名师10名、乡村名师13名;市级名校长36名、名师100名,名班主任21名;省级骨干教师61名、市级骨干教师262名。
同时红花岗区还充分发挥红色教育资源优势,将理想信念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以及遵义厚重的红色文化教育结合起来,探索特色的德育内容,并积极培育出300余名校园“小小红色宣讲员”,让他们走进景区、学校、村居等,向外来游客和市民群众讲述红色故事,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
千帆过尽皆成序,勇立潮头再出发。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接下来,红花岗区将继续依托区内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狠抓“五育并举”,落实“双减”促进“双增”,采用“名校+分校”“名校+新校”“名校+弱校”等方式,持续推进集团化办学,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区域内教育质量和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双提升,全力打造基础教育示范区、教育改革先行区、智能教育试验区,构建红花岗区教育发展共同体,促进全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