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毫州市实施“政策惠农”行动用好用活用足各项惠农政策
资讯阅读

毫州市实施“政策惠农”行动用好用活用足各项惠农政策

来源:毫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作者:李鹏发布时间:2023年05月20日

午收即将到来。届时,毫州市600多万亩麦田里,大型现代化农机将大展身手。
现代化农业机械满地跑,是毫州市落实政策惠农的结果。近年来,毫州市不断出台惠农强农政策,积极发挥政策保障和激励作用,保证农民的种粮利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用政策杠杆撬动现代农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亳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多种粮种好粮若干措施》明确,实施“政策惠农”行动,严格落实重粮惠农财政政策,用好用活用足各项惠农政策,加大金融支粮政策力度,落实涉农配套用地政策,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和规模化经营水平。
政策给力,激发种粮积极性
“有了烘干塔,今年终于不用担心收庄稼遇上下雨天了。”5月4日,看着眼前高耸的烘干塔,涡阳县西阳镇太平村守青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守青开心地说。
李守青流转了900多亩土地,种植小麦、玉米、高粱等农作物。过去,他最担心的事情是,收获庄稼时遇到下雨天,容易造成农作物发霉变质。为此,2022年他投资120万元建设了日处理能力350吨的烘干塔。
“建设烘干塔,政府补贴了16.9万元。”李守青说,不仅如此,购置农机同样可以享受补贴,小麦收割机最高补贴3.75万元,无人植保机最高补贴1.2万元等,“现在我们合作社拥有收割机、无人机等农机具100多台”。
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大大提高了打药、施肥、收获效率,而且减轻了群众的种地负担。李守青算了一笔账:过去群众自行“一喷三防”和施肥,购买一亩杀虫剂和增长剂需12元,人工费需20元。现在经村级征得群众同意,由他们专业合作社进行统防统治和施肥,每亩地购买杀虫剂和增产剂只需6元、工时费10元,一亩地节省16元,全村6000亩小麦能节省9.6万元。 
2022年,毫州市制定《亳州市2022年综合农事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统筹推进“两基地两中心”建设,建设高标准综合示范基地2个、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1个、粮食烘干中心8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3个,培训农机合作社理事长160名、农机手2700名。推广“全托管”“半托管”等服务模式,解决土地“怎么种”和“谁来种”的问题,降低农户生产成本,实现“农机托管走在前,农户外出去挣钱”。
“我们签订的土地托管面积5万多亩,根据农户的需要提供‘订单式’服务。”李守青介绍,另外深耕翻地费用全部由政府买单,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和经济负担,也增加了合作社的收入。去年合作社承担了1.5万亩的深耕翻地作业任务,仅此一项,就能收入近45万元。
2022年,毫州市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3245万元,补贴各类机具9000余台(套),受益农户7000余户,其中,补贴大型复式高效机械2889台,使用补贴资金11818万元,直接拉动社会经济投入达5.8亿元。同时全市三县一区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工作率先实现全覆盖。目前2023年已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6867万元(占全省18.64%)。
“今年,毫州市加大财政投入,整合项目资金,做好小麦赤霉病防治和‘一喷三防’工作。”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毫州市还将调整优化农机购置和报废更新补贴等支持政策,加快农机更新换代,逐步淘汰老旧机械,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
金融惠农,打通“最后一公里”
毫州市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产品创新力度,提升服务能力,下沉服务重心,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助力“三农”高质量发展。
4月20日,在谯城区双沟镇任小庙村,谯城区廷才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武廷才向下乡走访的药都农商银行双沟支行工作人员诉说自己的“烦恼事”。
武廷才从1995年开始流转土地,规模从最初的百余亩发展到现在的近800亩。最近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高,效益逐年上升,武廷才挣的钱都用来扩大流转规模了,去年他又流转了50亩土地。
流转面积增加了,开支也随之增大。“一年的土地租金、种子、化肥、农药、人工等开支大概在200万元,我只有100多万元的流动资金,‘缺口’五六十万元。”武廷才说,过去他没少因为钱的事发愁。
2022年,药都农商银行通过“企e贷”为武廷才授信29万元,而且年利率只有5%多点。
“去年,为缓解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资金压力,毫州市推出了‘农信担’,担保年化费率从1%降至0.8%,由财政补贴,不向农户收取。”药都农商银行双沟支行行长王洋说,武廷才之所以能获取29万元的利息贷款,就是得益于“农信担”。
药都农商银行还通过“金农易贷”为武廷才的妻子和儿子各授信12万元和6万元。“下一步,我们将针对武廷才的经营、贷款和信用情况,优化贷款组合,提高贷款额度,进一步减轻其资金压力。”王洋表示。
“只要能获得‘真金白银’的支持,今年我还会继续扩大流转规模。眼前的这400亩地刚好和我租的地连着,我打算全部流转过来。”武廷才指着不远处的一大片麦田兴奋地说。
“今年以来,毫州市采取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与金融机构共同走访的方式,主动下沉服务重心,实地摸排市场主体融资需求,限期解决融资问题,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堵点卡点,使各项政策直达市场主体。”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三级主任科员赵南介绍,全市已累计走访各类市场主体84276户,摸排融资需求5105个,已解决融资需求3340个。
针对“三农”普遍缺少抵押物的问题,毫州市在全省首创推出“小微担”“农信担”,担保年化费率降至0.8%,担保费用由财政补贴。今年一季度, “农信担”业务累计办理399笔,业务金额6023.4万元,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三农”主体节约担保费36.54万元,合计节约担保费557.51万元。
多管齐下,让农民安心种粮
《亳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多种粮种好粮若干措施》明确,在实施“政策惠农”行动中,以“农民种粮能赚钱、国家粮食就安全”为导向,严格落实重粮惠农财政政策,发挥政策保障和激励作用,坚持“提升耕地地力、保护农户种粮积极性,强化病虫害防控”三管齐下,用好用活用足各项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支持县区统筹有关涉农资金重点用于支持300亩以上粮食生产主体、经营模式创新、农机购置、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一块田”改革、病虫害防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农业信贷担保费率补贴等,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和规模化经营水平。
《若干措施》要求,出台《关于提高农业机械设备管养用支持政策》,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快农机更新换代步伐。落实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全覆盖,促进种植保险提标扩面,让农民吃下“定心丸”。强化金融支粮政策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裕农通等信息化平台,引导银行对涉粮主体实行“增信增贷、随需随贷”,开辟信贷绿色通道,扩大信用贷款规模,降低涉粮主体融资成本,保障涉粮主体资金需求。
毫州市还将支持融资担保公司对种粮主体10万元至300万元生产经营贷款执行担保费由0.8%降至0.5%。落实配套用地政策,各县区每年应安排不少于5%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支持农事服务中心、烘干中心、仓储等粮食产业发展。各县区对省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中的粮食生产等重点项目,纳入用地审批“绿色通道”,确保农业发展用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