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专家观点 > 芦千文:推动农民种粮节本增收,保障粮食安全

专家观点

芦千文:推动农民种粮节本增收,保障粮食安全

来源:中国乡村研究数据库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09日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按照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的目标要求,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
小编围绕农民种粮节本提质增效增收,为您摘编《保障农民种粮合理收益的思路和对策》的主要观点。芦老师提炼了提高农民种粮收益的实践模式,提出构建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
(所属图书:魏后凯、黄秉信主编《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21~2022)》,社会学科文献出版社,2022。)
 
一、提高农民种粮收益的实践模式
微观层面上,农民种粮行为和对政策的响应以经济理性为主。种粮农民对影响收益的外部环境作出响应,形成了灵活多样的种粮收益提升模式。
这些模式基本上沿着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或服务经营规模的二元方向,形成了两种规模经营形态循环互促。
(一)土地规模经营方式
单个经营主体种粮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要阻止种粮利润下滑或增加经营总收入,必须降低种粮成本或拓展收入来源。
实践中,新型经营主体降低种粮成本、拓宽收入来源的方式有以下三种。
1.通过购买农业生产服务,节省人工成本和机械投资费用。
2.通过提供农业生产服务,摊销农机折旧和雇工成本,拓展经营收入。
3.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粮食质量,增加经营效益。
(二)服务规模经营方式
通过服务方式调整,促进分工和专业化,是挖掘种粮成本降低潜力的主要路径。各类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在市场机制下,已经形成了经营增效显著的农业生产托管模式。
农业生产托管促进农民种粮经营增效的逻辑体现在三个方面。
1.服务需求整合后,为服务主体降低作业成本和服务价格创造条件。
2.服务供给集成后,为经营主体便捷化选择服务创造条件。
3.种粮收益保障后,为经营主体种粮务工“两不误”创造条件。
 
二、 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的思路和建议
构建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应该以政策保本、经营增效、服务支撑为基本思路。
(一)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政策体系
按照政策保本的基本要求,稳定农民种粮收益,降低农民种粮风险,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持续释放支持农民种粮的政策信号。
1.健全完善粮食价格支持政策。
2.健全完善粮食生产补贴政策。
3.补齐农业生产服务政策短板。
4.增强结构调整政策和产业化支持政策的联动性。
(二)推动种粮农民生产经营方式转型
按照经营增效的发展导向,确立社会化分工、专业化协作的生产经营方式转型方向的办法有三种。
1.创新土地集中连片种粮机制。
2.推广灵活多样托管种粮模式。
3.优化适度规模经营联动格局。
(三)提升农民种粮要素服务支撑体系
按照服务支撑的路径选择,需要围绕破除粮食种植效益瓶颈、满足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以服务打通现代农业要素导入粮食生产过程的通道,为各类粮食经营和服务主体提供全方位、便捷化服务保障。
补齐服务短板可以从壮大服务力量、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搭建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机制五方面入手。
 
策划:潘琼阁、惠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