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恩和村人就医理念发生变化,过去的草药自疗,还有土疗方法渐渐失传;2006年乡政府出资打深水井,村里很少有人买,嫌水费贵,大部分仍然使用自家净水或河水;在街道卫生维护方面,乡政府和村民积极参与;室韦俄罗斯民族乡制定了环境保护制度。
-
作为少数民族,恩和村的俄罗斯族享有生二胎的优惠政策,但当地人不想要更多的小孩,主要原因是培养孩子花销太大;新中国成立后,额尔古纳地区的教育条件不断改善;当前恩和村学校教育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
20世纪90年代以前,恩和村俄罗斯族传统手艺一直备受青睐,近10年来,随着俄罗斯族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不再需要这种小额的收入来贴补家用,一些制作工艺渐渐流失;俄罗斯族民间舞蹈在额尔古纳不断发展丰富,形成了具有华俄后裔——俄罗斯族特色的民间音乐舞蹈。
-
恩和村是一个多民族居住地,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融合中,形成了以东正教为主,伊斯兰教次之的村寨宗教信仰格局。俄罗斯东正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在额尔古纳地区传播的。恩和村华俄后裔对宗教的信仰是非常虔诚的。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因当时额尔古纳境内80%左右的居民都是苏侨或华俄后裔,额尔古纳俄罗斯族的生活习俗基本与苏联的俄罗斯人相同。经过多年的变迁,现在俄罗斯族日常生活中的服饰、饮食都与汉族基本没有区别;居住条件、交通工具在保留当地特色的同时,更加方便居民生活;随着生...
-
恩和村现有297个家庭,以三口之家为多数。本文入户调查的92户家庭中,核心家庭有61户。日常消费方面,本文收集整理了60份有效问卷,按消费种类统计了消费数据。
-
恩和村是个多民族村,主体民族为汉族和俄罗斯族(包括华俄后裔)。俄罗斯族通常选择与本族或汉族结婚,通婚较为普遍。结婚年龄方面,调查的150人中,男子有2人早婚,女子全部达到法定婚龄。
-
2006年,乡政府所在地改设在恩和村。乡政府下设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经济、环境保护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未来规划:促进一产转型,强化基础地位;推进矿业发展,提高二产比例;强进旅游业,壮大三产经...
-
2001年内蒙古自治区实行撤乡并镇政策时,将室韦镇与恩和乡合并为室韦俄罗斯民族乡,乡政府所在地设在室韦吉拉林村。根据室韦俄罗斯民族乡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2006年,乡政府所在地改设在恩和村,吉拉林设室韦口岸经济区管理委员会,两地由一个党委领导,行政领导机构分设。
-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恩和村商业正在走向成熟。该村现有7家商店、3家修理部、7家饭店,还有服装店、农机店、俄罗斯面包店、理发店、麻将馆。村里主要运输工具是四轮车,各种车辆逐渐进入村庄,交通越发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