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978-7-5097-6923-2
学科 :文化社会学;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
出版时间 :2015年03月
-
《屯堡文化研究》编委会
-
屯堡沿革与源流
明代贵州上六卫屯田研究 吴羽孟凡松平坝白云陈氏陈旺陈亮父子史事考述 孟凡松 -
屯堡仪式与文化
安顺地戏剧本中的詈语及文化内涵 宋积良安顺汉语方言词的构词理据及文化内涵研究 叶晓芬雷鸣安顺文庙的易学文化内涵 朱光文“脸子”:屯堡文化的标志符号 秦发忠 -
北盘江屯堡新探
喇叭苗丧葬仪式过程的社会功能探究 徐国江喇叭苗文化艺术考察 华松林贵州省晴隆长流喇叭苗集市调查 袁本海贵州省晴隆县长流乡喇叭苗服饰调查 韩基凤 -
文化策略
安顺屯堡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探析 任兰兰
屯堡文化滥觞于明朝的卫所制度,即民间所谓“调北征南”和“调北填南”。明初,大明军队征服西南以后,朝廷为长治久安,令大军就地屯戍,并从中原、湖广和江淮地区把一些工匠、平民和犯官等强行迁至黔中安顺一带居住。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些人在亦兵亦民的过程中繁衍生息,既不断吸收当地的先进生产方式,又恪守各自世代相承的文化生活习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现在我们称之为“屯堡文化”这样一种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他们既执著地保留其先民们的文化个性,又在长期的耕战耕读生活中,创造了独特的地域文明。
屯堡方言经过数百年变迁未被周围的语言同化;屯堡妇女的装束沿袭了明清江南汉族服饰的特征;屯堡食品具有易于长久储存和收藏,便于长期征战给养的特征;屯堡人的民间信仰与中国汉民族的多神信仰一脉相承;屯堡花灯曲调还带有江南小曲的韵味;屯堡地戏原始粗犷,对战争的反映栩栩如生,被誉为“戏剧活化石”,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屯堡民居以木石为主营造,既质朴美观又具独特防御性,构成黔中安顺特有的地方民居风格……
李建军
吕燕平
安顺学院屯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吴羽
吴羽,男,贵州三都人,社会学教授,安顺学院旅游学院院长、贵州省屯堡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贵州省社会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儒学会会员、安顺市孔子研究会副会长、安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