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机构
  • 河南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八朝古都开封。这里曾是河南贡院的所在地,1903、1904年最后两场全国会试在这里举行,上千年的科举制度在这里划上句号。1912年,以林伯襄为代表的一批河南仁人先贤,在欧风美雨和辛亥革命胜利的曙光中创办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成为当时中国的三大留学培训基地之一。后历经中州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省立河南大学等阶段,1942年改为国立河南大学,成为拥有文、理、工、农、医、法等6大学院的综合性大学,是当时学术实力雄厚、享誉国内外的国立大学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经院系调整,河南大学农学院、医学院、行政学院分别独立设置为河南农学院、河南医学院、河南行政学院,水利、财经等院系也先后调入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校本部更名为河南师范学院。后又经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等阶段,1984年恢复河南大学校名。2008年10月1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签订共建协议,河南大学正式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2016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111计划”。
  •  筚路蓝缕,栉风沐雨,河南农业大学走过了百余年的办学历程。学校源自1902年创办的河南大学堂,先后经历了河南高等学堂、河南高等学校、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农科、河南大学农学院等办学阶段。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重新独立建制,更名为河南农学院。1984年12月更名为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9月成为农业部与地方省政府共建的第一所省属农业高校。2012年11月成为国家林业局与省政府共建高校。2013年5月学校牵头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首批“2011计划”。 学校建有郑州市文化路、龙子湖和许昌新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5000亩。建有两地三校区互联、全方位覆盖的信息网络环境,以及数字化校园综合应用信息共享平台、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 学校面向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近年来,学校坚持科学发展,坚持规模与内涵并重,以改革为动力,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突出办学特色,正在努力建设一所以生命科学及其相关基础学科为先导、以农业科学为优势、特色明显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努力成为河南高级农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农业科技创新的依托基地、农业高新技术的孵化基地、农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基地。
  • 绵阳师范学院是四川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绵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立。2006年成为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7年以良好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获准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试点单位,招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当前,绵阳师范学院的建设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学校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四川省“三大发展战略”、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的历史机遇,秉承“厚德、博学、笃行、弘毅”校训,坚持“育人为本,服务地方”办学理念,坚持“立足绵阳、面向四川、辐射西部,服务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面向,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内涵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西部地区有一定影响的应用型大学。
  • 新疆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高校、国家教育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新疆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24年的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1935年1月改建为新疆学院,1960年10月1日,正式定名为新疆大学,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新疆唯一的全国重点大学,1997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被确定为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12月30日,新疆大学与原新疆工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新疆大学。2004年,学校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部“区部共建”高校。2012年,学校被列为国家“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作”建设高校。 现有24个学院,1个研究生院,1个独立学院,1个教学研究部,4个教学实践中心,8个研究所,1个干旱半干旱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 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九个学科门类,涵盖了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学校先后被列入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有93个本科专业,10个国家特色专业,19个自治区紧缺人才专业;有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7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群、16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2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
  • 延边大学(Yanbian University)坐落在享有“教育之乡”美誉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西部开发重点建设院校、吉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重点支持建设大学。 延边大学始建于1949年,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高校之一。曾隶属于国务院高教部,1957年划归吉林省所属。1958年8月,延边大学分立为延边大学、延边医学院、延边农学院、延边工学院。199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原延边大学、延边医学院、延边农学院、延边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吉林艺术学院延边分院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延边科技大学(筹)合并组建成新的延边大学。 延边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了除军事学之外的12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21个学院,74个本科专业,6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含50多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24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含149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2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近年来,学校全面实施“人才培养质量工程”,依托多元文化教育资源和民族特色、区域特色优势,大力推进特色专业建设,有7个专业被列为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专业被列为省级品牌专业;学校还建设了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5个省级教学团队;3门国家级精品课,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5门省级精品课。近三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2项。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在2002年和2008年两次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均获得优秀评价。
  • 扬州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高校。1992年,学校由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6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2年由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建的通州师范学校和通海农学堂(后成为南通学院的一部分)。原江苏农学院和扬州师范学院便是在南通学院农科和通州师范学校文史科的根基上发展起来的。参与合并的其他4所高校也均有60年左右的独立办学历史。
  • 中国农业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教育部直属高校。现任党委书记姜沛民,校长孙其信。 中国农业大学是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其历史 起自于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1949年9月,由北 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为北京 农业大学。1952年10月,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系与中央农业部机耕化农业专科学校、华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平原省农学院合并成立北京 农业机械化学院,1985年10月更名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1995 年9月,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成立中国农业大 学,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校名。长期以来,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得 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北京农业大学于1954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6所重点院校之一,于1984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0所高等院校之一。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于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学校于1995年进入首批“211工程”建设行列,于2004年被确定为“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2003年5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中国农业大学,发表了重要讲话。2005年10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吴邦国委员长视察中国农业大学,祝贺农大建校百年,鼓励学校再创辉煌。2009 年5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中国农业大学,与师生代表亲切座谈,对青年学生提出了殷切期望,对学校提出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步伐”的要求。2010年5月2日,胡锦涛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回信,鼓励全校师生为发展现代农业作出更大贡献。2012年9月15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来校参加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在视察学校时要求学校教书育人和党的建设“两手抓两促进两不耽误”,“真正建成有中国特色的、具有农业特色的一流大学”,为学校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极大激发了全校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China Youth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tudies)坐落于首都北京,是共青团中央直属、教育部与共青团中央共建的唯一一所重点高等院校,是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高校,中国共青团组织的最高学府,首都特色行业院校, 以青年和政法为特色及优势,涵盖文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门类,被誉为”卓越青年人才的摇篮”。 1985年12月,学校在中央团校基础上成立;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多次亲临学校作报告、参加毕业典礼、接见学员和工作人员、题写祝词与贺信,对学校建设发展和青年人才培养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团中央历届领导冯文彬、胡耀邦、韩英、王兆国、胡锦涛、宋德福、李克强、周强、胡春华、陆昊、秦宜智等同志先后任学校校长。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下设二级学院9个,开办本科专业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6个,二级学科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3个,涵盖19个学术型硕士学位点和5个专业型硕士学位点。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总数的56%,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总数的62%;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5000余人。 2017年5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本科和部分研究生教育划转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青院不再举办本专科学历教育。
  • 西安交通大学(Xi'an Jiaotong University)简称“西安交大”,位于古都西安,是国家“七五”、“八五”首批重点建设高校,是全国重点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七所大学之一,“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九所高校之一,被国家确定为以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九校联盟(C9)、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111计划”成员,“珠峰计划”首批11所名校之一,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2011计划“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中俄交通大学联盟”成员高校。 西安交通大学为中国最早兴办的高等学府之一,肇始于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1921年改称交通大学(Chiao Tung University),1956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1959年定名西安交通大学。 截至2017年4月,学校设有兴庆、雁塔和曲江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98.94万平方米,各类建筑总面积203.85万平方米;有26个学院(部)、9个本科生书院。有85个本科专业,28个一级学科、15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5个一级学科、24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2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全日制在校生33604人,其中研究生16505人。
  • 首页
  • 上页
  • 1
  • 2
  • 3
  • 4
  • 5
  • 下页
  • 尾页
  • style='' onKeyUp="value=value.replace(/\D/g,'')"> /5页
    跳转到第 / 5页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