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关于调查
关于调查

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

来源:中国乡村研究平台 作者:陆学艺 时间:2005年08月28日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历史性演变:正在由一个传统的、封闭的农业农村社会转变为工业化、开放的城市化的现代社会。我国的改革开放大业,是一场占世界人口1 /5 强的13 亿人民的进步运动,已经改变了中国的面貌,还在进一步发展变化之中,影响及于世界,她是20世纪后期世界发生的最重要、意义最深远的大事之一。

伟大的变革,一定会有科学的总结。对于改革开放以来的这场大变革,应该做深入的研究和总结。她是怎样发生的?是怎样发展变化的?经历了哪些中间环节和中间过程?有哪些基本经验?有哪些要吸取的教训?未来将怎样演变和发展?还有哪些重大问题要解决等。所有这些,不仅是中国人民普遍关注的大问题,而且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关注的大问题。这样的总结,当然首先应该由当代中国人自己来做,因为这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有亲身的经历和亲身的体会。

一场伟大而深刻的历史变革,影响广大而深远,会有各种各样的总结。既有当代人从不同的立场、观点和不同的要求、视角的总结,也会有后代人的各种总结。中国人有总结历史的好传统, “温故而知新” 是我们的格言。所以,后代人的总结,虽然可能比较简约,但常会有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佳作,给人以新的启迪和警示。

中国的改革开放大业还在继续,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大变迁还在继续。原有的社会矛盾解决了或基本解决了,新的社会矛盾产生了或正在产生,中国的新的历史长卷正在按照规律一步一步地展示。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国内外的人们对中国这场巨变已经做了很多总结,有的是很有见地的,有的则是浮光掠影地描述或者只是个人的臆测和猜想,这是难免的。因为变革本身还在演变之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加上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一些变革的真正原因、重大改革和重大事件的决策真相,还没有公示。所以,真实、全面深刻的总结还要有待于未来。

伟大的变革,是亿万群众亲身参加的变革,总结本身也应该是群众的事业。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阶段,用不同的形式作出各种不同的总结。一旦条件和时机成熟,集腋成裘、集其大成,真实全面深刻的总结就诞生了。在当前,我们应该为中国这场伟大的变革作好各方面的准备,其中有一项工作很重要,那就是通过实地调查研究,采用各种形式,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变化情况、变化过程,如实地记载下来。中国的这场巨变,可以说是自周秦以来,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最巨大、最深刻的一次演变,不仅是经济基础、社会结构变了,上层建筑也变了;农村变了,城市也变了;生产方式变了,生活方式也变了;家庭婚姻变了,社会心理、价值观念也变了。而且这种变化非常迅速,转瞬即逝。有的农村,几个月工夫,整村整屯地不见了。有的地方,几年工夫就冒出来一个很大的城市。就是住在北京市的人,几个月不出门,再到原来很熟悉的社区去看,有的四合院不见了,幢幢大楼矗立起来了,连路也不认识了。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通过各种调查方法和形式,将这个巨大的变化从各个侧面把它记载下来,越具体、越详细、越真实越好。这些调查记录,不仅对研究中国的经济学、社会学有意义,而且对政治学、历史学、哲学等学科的发展也有意义。从学术的角度看调查分析,不仅对当代有价值,而且对后代更有用。年代越久,越珍贵。这可以说,这是对中国这场巨大变迁作出科学总结的学术准备,也是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1988年,为了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摸准、摸清” 中国国情的指示,拓宽、深化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认识,在党中央有关部门的指示下,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开始组织实施了“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这是一项全面系统的综合性调查。从全国31 个省、市自治区中选定了100余个不同区域类型,不同发展程度,具有代表性的市(县) 区作为调查对象。调查的内容是自1949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县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演变过程和状况。调查的形式和方法是,组织专业调查人员到这个县市蹲点,同当地的干部群众相结合,广泛收集大量的数据和文献资料,召开各种座谈会,听取县市各级干部、群众的介绍,并且坚持下厂下乡,走村串户,作抽样问卷调查,对各个阶层、各类人员进行深入访谈,下大工夫掌握第一手资料,按照“真实、准确、全面、深刻” 的八字方针,进行分析研究,写出反映这个县市全貌和历史演变过程的调查研究成果。本项大规模国情调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进行的少数几次大规模经济社会调查之一,是一次浩大的调查系统工程,先后有近3000名社会科学专业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参加,动员了数以万计的干部群众协助,取得的数据资料数以亿计,最终成果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以《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为书名, 自1991年起陆续出版,到1998年10月出齐,共104卷,4000多万字。经总编委和国情丛书编辑部评议和协商,从中减去4 卷,最后送交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作为最终成果的是100卷。前后历时10年8个月,完成了预定的计划。这100卷国情丛书,每一卷都是以描述一个市(县) 区的历史和现实发展状况为主的学术资料性专著,它既是各级政府制定经济社会政策和发展战略的依据,也是进行基本国情研究或社会科学专题研究的基础资料,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较高的学术价值。这套国情丛书,真实地记录描述了分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各种类型、各种发展水平、有代表性的县市的历史演变的轨迹,这些资料和数据来之不易,十分珍贵,所以这套国情丛书也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历时愈久远,其价值愈珍贵。因为它是对20 世纪80 ~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伟大变革的真实记录,是对这场伟大变革做出科学总结的基础性学术资料。所以,这套国情丛书一出版,就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欢迎,认为这是社会科学界的一项很重要的学术资料基本建设的成果。这套国情丛书已成为国内外各大学和学术科研单位的图书馆的藏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对本项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公开予以表彰,中国社会科学院给本丛书颁发了科研成果特别荣誉奖。

从1991年出版第一批国情丛书(调查内容是1988~1990年间的),距今已十多年。这十多年来,恰是中国经济社会变化最大的时期,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党的“十四大” 明确指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改革、乡镇企业改制、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第八、第九、第十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完成;综合国力有了极大的增强,胜利实施了现代化建设“三步” 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十多年是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改革和发展最快的时期。鉴于此,国情丛书总编委认为有必要在第一次百县市国情调查的基础上,从中选择部分县市作一次追踪调查,作深入翔实的比较研究,这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21世纪初期的中国国情。为此,总编委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提出了申请报告。2003年春,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正式批准《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课题,并将其定为国家社科基金“十五”重点课题。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也批准本课题的立项,给予了重点资助。《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课题立项后,第一批五个试调查点已于2004年初启动,同年8 月又部署了十余个县市调查点,整个追踪调查计划到2007年完成。本次追踪调查的内容,强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重反映这十多年在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既要同上次调查内容衔接,作出相应的比较,探讨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也要有新的拓展,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领域、新问题,要充分予以反映。

本次追踪调查的方针,仍要始终坚持贯彻“真实、准确、全面、深刻”的八字方针。实践证明,这个方针是正确的,保证了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这项大规模调查众多人员的认识和步调一致,保证了最终成果的质量。

本次追踪调查的成果,定位为资料性和研究性相结合的学术专著。在全面深入调查,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与上次成果作比较研究,总结出一些规律性认识,写出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实用价值和保存价值的专著。最终形成的成果,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从2005年起陆续出版。

本次追踪调查,是继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社会调查,意义重大,难度也很大。既要有参与此项工作的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敬业奉献精神,尽心尽力,又一定要有被调查县市的领导和各级干部、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参与,群策群力,才能完成。我们虽然有了组织实施上次调查的实践,但是在新的历史环境、新的条件下,要完成这项新任务,还要解决好一系列新的难题。我们竭诚欢迎社会各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提出各种批评和意见,帮助我们把这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的事情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