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农业农村部设施农业工程学科群学术委员会会议在中国农业大学召开
原标题:农业农村部设施农业工程学科群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我校召开
10月18日下午,农业农村部设施农业工程学科群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我校举行。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杜太生、农业农村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乡村发展处处长孙康泰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员朱明,设施农业工程学科群主任李保明等出席会议。学校科研院基地管理处处长陈度主持开幕式环节,学术委员会会议由罗锡文院士主持。
杜太生表示,本次设施农业工程学科群学术委员会会议喜逢学校建校119周年庆典,对与会专家表示了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建议,学科群要继续面向国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新需求,为设施农业的新业态发展,以及乡村振兴、产业振兴做出更大贡献。一是要将人工智能融入到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中,在聚焦应用基础研究的同时,强化可物化的成果产出;二是要将低碳绿色融入到设施农业产业发展中,推动高效高质发展;三是要将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有机融合,强化“卡脖子”协同攻关,拓展与龙头企业的交流合作。他指出,学科群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树立大食物观”、“设施农业大有可为”指示精神,强化在日光温室、植物工厂、集约化畜禽养殖、设施水产养殖等重点方向上的产业科技创新与产业服务工作,推动全程机械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群策群力把学科做大做强,为农业强国、科技强国、教育强国做出新贡献。
孙康泰对学科群“十四五”以来在设施农业领域科技研发、产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表示充分肯定。他表示,行业管理部门正在进一步梳理各个学科群及相关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方案,要求学科群和各实验室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管理办法,适时启动农业农村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十四五”建设评估工作。孙康泰强调,重点实验室要充分利用好学科群的组织体系,在学科群和成员单位之间已有条件的基础上,强化创新能力条件建设,夯实科技创新和成果产出的基础;要进一步强化学科群科技创新、成果产出与产业支撑作用,深度服务国家战略;另外,要做好“十四五”总结以及“十五五”设施农业工程科技创新规划等工作。
学科群秘书长、我校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王朝元代表学科群,汇报了设施农业工程学科群“十四五”建设任务进展与“十五五”发展战略建议。他详细介绍了学科群组成、运行机制、协同创新、智库建设、国际交流、人才培养等情况,以及“十四五”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等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及总体建设成效;在对我国设施农业现状与科技需求、国际进展与差距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汇报了学科群“十五五”科技创新与应用的总体思路,提出了中国式设施农业现代化先行先试的建议。
李保明对学科群“十四五”以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他表示,当前我国设施农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学科群的科技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学科群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以及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科群要迎难而上,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科学布局科技创新,强化学科群协同作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以更好地推动我国设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深度服务农业强国战略。李保明还对学科群“十四五”建设评估和“十五五”发展规划等重点工作进行安排。
学术委员会对学科群“十四五”以来的工作成效进行了肯定,对“十五五”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指导。特别是对学科群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推进设施农业健康高效、低碳绿色、智能智慧科技创新,挖掘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设施农业生产模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进行了研讨;就进一步发挥学科群作用、优化重点实验室布局、提升创新能力与条件建设水平、布局现代设施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提出了针对性对的建议。罗锡文院士对学术委员会会议进行了总结,希望学科群进一步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作用,更快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设施农业的高效绿色智能化转型,加快推动我国设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中国农业大学卢凤君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硏究所董红敏研究员、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齐飞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建明教授、河北农业大学陈宝江教授、东北农业大学刘洪贵教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刘兴国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谭鹤群教授、华南农业大学胡传双教授等学术委员会委员,以及学科群重点实验室60余名骨干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