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学术资讯 > 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东北地区玉米种植跟踪调研”吉林、辽宁两省调研工作圆满完成

学术资讯

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东北地区玉米种植跟踪调研”吉林、辽宁两省调研工作圆满完成

来源: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3日

玉米作为全球三大主粮之一,是保障粮食安全、饲料供给与工业原料的重要作物。东北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禀赋,被称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目前,东北地区的玉米种植面积已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全面解析东北玉米主产区种植格局与生长动态,对于优化玉米种质资源研发格局、提升种植技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作用。

项目组长期开展东北地区玉米种植研究,自2013年开始,已分别于2015、2016、2017、2018、2020和2024年成功在吉林、辽宁省开展七次实地入户调研,形成了一套全面反映东北地区玉米种植的微观跟踪数据集。为进一步跟踪东北地区玉米种植动态,2025年2月22日至3月2日,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协同周边高校20余名学生组成调研团队,深入吉林、辽宁省4个县市区的8个样本村庄,开展为期一周的第八次玉米种植追踪调研。

调研期间,调研员通过入户访谈、问卷采集的形式,全面掌握了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情况,并系统收集了300余份玉米样本。这些样本后续将通过成分分析和品种溯源,为优化东北玉米种质资源和种植结构提供科学依据。受访农户与村干部表示十分欢迎调研队的到来,对于调研队常年的跟踪调查印象深刻,并场积极主动配合调研工作,分享种植经验与产业现状。团队成员分工协作,带队老师统筹协调,调研员细致记录,在严寒天气中高效完成数据采集任务。

此次调研不仅是数据的累积,更是科研与乡土实践的深度结合。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始终以“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为使命,长期追踪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动态,持续深化东北玉米种植研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战略实施提供智慧支持。

未来,项目组将进一步结合研究院前沿技术,推动研究成果向政策建议与产业实践转化,为保障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力量。

此次调研引发了队员们对“三农”问题的深刻思考。以下汇总了部分调研员的感悟与体会。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实习生郭晓洁:

此次参加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情况调研活动,使我收获颇多。与农户们交流时,我深切体会到了农业生产的不易。他们坚守着自己脚下的这片黑土地,每一株玉米从播种到收获,各个环节都倾注了他们无数的心血,这种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精神,让我对农业从业者肃然起敬,也让我明白农业并非只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是一场与大自然的亲密对话和实践。

作为农业专业的学生,此次调研活动丰富了我的认知,使我对专业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令我真正体会到,农业活动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因地制宜;作为一名实习生,同事们事前对专业内容的准备以及过程中对细节的用心,都让我收获颇多。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为我国农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王迪:

第一次参加有关农学方面的调研活动,让我收获良多。这段深入到农民,深入到土地的旅程,让我对农业种植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此次调研,我们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面对面交流,记录各项数据,了解到不同品种、不同土壤和不同肥料对玉米生长的影响,让我认识到农业生产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此次调研让我对农业和玉米种植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感谢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提供了这次宝贵的调研机会,感谢队长和队员的帮助,谢谢大家。

吉林农业大学乔高捷:

作为农大学生,在今年二月末有幸参与了此次东北玉米种植的调研,利用5天时间,走遍了吉林省、辽宁省4个县市区的8个村落。在我看来,调研并不仅仅是采集问卷上冰冷的数据,而是真正触及种植户辛勤劳作数月后年丰时稔的一种温度。白山黑水,沃野千里,这片冷峻的土地孕育出了最炽烈的人心。当我看到农户举起手比划自己的玉米地使用冲施肥,肥料随着滴灌管一起下地时,我发现书本某页记录的水肥一体化知识正在我面前缓缓展开;调研接触到的村书记也是热情开朗,主动为我们分辨本村种植的不同玉米品种,甚至会掰开玉米穗捉出玉米螟,让我们生动又深刻的明白“钻心虫”这个别名的意思。带队的老师们细心包容,对待调研任务一丝不苟,与他们一路同行一路学习,不断增长着自身的视野与技能,也让我相信自己可以成为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那一束微弱但坚定的光。农民富裕、农业繁荣、农村和谐不只是文章里、讲台上响亮的口号,而是我们每个新农人脚踏实地奋斗的目标。这次调研更让我清楚,只有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方能见天地之广阔,助农业之发展。

吉林农业大学王秀文:

跨越四个县市辗转八个村镇,调研完美落下帷幕。学农经专业的第五个年头,第二次深入农民集体去倾听他们的声音,对我来讲是很珍贵的机会,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又从现实运作中汲取转化为文字传播,从口口相传到组织学习。印象很深刻的是海叔在问卷结束后和我说“你们这个调研是有价值的,国家能够听到我们的声音,关注到农民集体和土地生产,是我们应该谢谢你们”。以前总觉得所学的专业存在较少的实用性,这次调研完全打破刻板印象,农经是关乎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学科。调研结束正赶上新学期开学,那么我们也将带着从土地汲取的能量继续前行。

吉林农业大学王怡佳: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调研活动,很新奇也很有感触,因为生长环境原因,虽然我研读农村发展专业,但是我并没有深入了解过农村生活,所以这次调研行程让我真正的感受到农村生活的原汁原味,我亲眼看到了望不到边的田地,被厚重的雪压在地里的雏苗,零零散散聚集起来的一处处村落,在村头徘徊的“留守老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比南方,可令我吃惊的是,在部分县域里消息闭塞使得我们所要调研的玉米生长情况差异化凸显。同时,我也看到了科技进步给农民给农村和农业发展带来的福利,对于年迈的老人来说,机械已经是他们种植过程必不可少的助手,越来越多的耕地不再需要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耕种,而是借助机械和各种农药进行较高效率的生产,在玉米种植当中,农民的智慧也闪闪发光,他们在土地贫瘠的地里多施肥,在经常耕整地的地块使用免耕播种机,让播种与施肥同时进行,减少中间环节费用,既省时又省力,当然,在调研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口音和理论与实践的冲突等问题,我们和农户在理解问题上有个别地方存在偏差,但事后再次致电访问农户时,他们仍旧积极配合,也侧面反映了目前农村的素质整体上升,大家积极配合我们的调查,为我们的调查活动提供了一线数据,让我们这些没怎么种过地的学生也了解了种植过程和市场行情,真切感受到了农民的不易,在调研过程中,我既收获了满满的实践知识也结交了一群好朋友,大家在调研中热情认真的与农户沟通,事后也认真检查问卷,提高数据准确性与可靠性,不得不说,这次调研收获颇丰,以后再有类似调研活动,我还会积极参加,很荣幸能加入这次调研团队,很感谢途中认识的所有小伙伴对我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