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学术资讯 >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农村现代化讲座举办

学术资讯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农村现代化讲座举办

来源:中国乡村研究数据库 作者:刘扬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8日

讲座视频剪辑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和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农村现代化”讲座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举行。主讲人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杰出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陆益龙。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党员、社会与人口学院师生、主办方代表等百余人参与了讲座。

陆教授讲座现场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现代化发展阶段
陆教授分几个历史阶段,回顾了中国式农村现代化道路。他在梳理乡村建设和农村革命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农民选择了一条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开辟了中国式农村现代化的独特路径。
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两个层面,陆教授解读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村发展道路,阐明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是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社会的道路。
改革开放使中国农村走上了最具“中国式”特色的先富与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道路,农村发展实现了历史性飞跃。
新世纪的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发展经验。在这里,陆教授着重阐述了他眼中的新时代“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如何顺利实现现代化转型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指向的主要矛盾也就是农村在现代化进程中呈现的不均衡、不充分或相对滞后性问题。
 
中国式农村现代化的特点及前瞻
陆教授总结了中国式农村现代化的四个特点: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二是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是以粮食安全为核心的;三是中国式农村现代化道路是以千千万万小农户和亿万农民为主体的;四是中国式农村现代化道路是具有多样性的自主发展道路。
陆教授生动阐释了中国式农村现代化道路。如果说农村改革是“崎岖山道”的话,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即是“泥泞土路”,农村改革是平稳的“硬化道”,乡村振兴则是迈向了飞速前进的“高速公路”。
 
当代青年可以为乡村振兴做出什么贡献
互动环节讨论热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当代青年可以为乡村振兴做出什么贡献”,陆教授答道,古时先贤多有乡愁,他们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动力。乡村振兴既非还原,也非倒退,更不是简单的城镇化,当代青年可以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的血液。
在乡村振兴的具体方式上,陆教授围绕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指出当代青年在理解农村现代化路径时,有必要走出理想化、唯一性的樊篱,去探寻因地制宜的、自主选择的多样性发展道路。

讲座讨论

 
本次讲座是为积极响应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读书月活动需求,策划的“献礼建党百年,阅享社科文献”主题活动之一。讲座结束后,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老师向广大师生介绍中国乡村研究数据库。

 

人大图书馆老师介绍乡村库

人大图书馆数字资源截图

 

策划:潘琼阁

视频提供: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审校:王芳、刘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