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学术资讯 > 清华农研院赴江西大余调研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学术资讯

清华农研院赴江西大余调研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来源: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网站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30日
原标题:清华农研院赴江西大余调研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7月12日至15日,为深入研究后脱贫时代的乡村振兴典型经验,推进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的案例开发,清华公管学院副院长、中国农村研究院执行院长王亚华教授,清华公管学院副院长、社会创新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教授,清华公管学院院长助理、案例中心主任慕玲,中国农村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霍雨佳、关长坤、曹丹丘,清华公管学院社会创新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魏冰玲,博士研究生程令伟,案例中心研究助理谢梦雨一行赴江西省大余县开展案例调研,并与大余县各级领导和企业家代表进行座谈。
12日下午,调研组与大余章源生态旅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章源公司)领导及员工座谈。总经理韩磊就丫山的发展历程、大龙村乡村振兴的贡献与主要经验进行了详细介绍。章源公司自2007年开始在大龙村建设丫山景区,创新性开发 “景区(公司)+土地+房屋”“景区(公司)+岗位+补贴”“景区(公司)+产业+项目”三级受益模式,带动村民就业、增加收入来源,对当地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随后,调研组与就业村民开展访谈。
13日上午,调研组前往大余丫山景区实地调研,了解丫山在开发过程中如何通过制度建设及机制设计盘活当地资源、如何将生态振兴理念应用到促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的全过程,了解丫山发展过程中与大龙村村民如何实现“共建、共赢、共享”。下午,调研组对章源公司董事长唐向阳进行访谈,深入了解丫山景区开发缘起、困难与展望,景区与大龙村村民、村集体经济组织、县相关部门共同推进乡村振兴事业的过程,对丫山景区如何影响大龙村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等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14日上午,调研组与大龙村原党支部书记蓝善荣及现党支部书记何佳骏在丫山党支部进行座谈,从村的层面了解丫山景区对大龙村的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带来的作用。随后,调研组在农商街开展了实地调研。
14日下午,调研组与大余县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陈秀敏,县发改委、县文广新旅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开展座谈,深入了解大余县乡村振兴和文旅产业发展的创新做法和未来规划。陈秀敏介绍,大余县被称为“世界钨都”,经过多年高强度开采钨矿资源枯竭,面临产业转型、乡村衰败等重大发展问题。大余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以生态为基点的文旅产业逐渐走上乡村振兴之路。
会上,王亚华表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在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之后,核心是探索内源式发展的创新路径;大余县的大龙村及丫山景区运行模式,是内源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具有丰富的理论意蕴和研究价值;丫山模式探索的乡村旅游业带动乡村五大振兴,企业运营与当地群众共建共赢共享,激发农民创造力和增强农民幸福感等经验,对于更多地区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邓国胜指出,大余县开展时间超市实践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积极性,但同时也面临着数字普及、资金压力和使用培训等方面的困难,未来要让时间超市更有生命力和可持续性,需要进一步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动员村民理事会、村基金会和非政府组织等不同方面的力量。
慕玲认为,丫山模式最大的特色是带动全民参与,建立了县乡村利益联动机制,多业态和原生态的有机结合有效激活了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激发了村民的内生动力。建议未来要加大宣传力度,丰富新业态,吸纳更多来自城市的“新村民”融入乡村。
15日上午,调研组部分成员前往农商街对大龙村回乡创业代表进行访谈。
近年来,江西省大余县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旅游经济全产业链“丫山模式”,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此次调研,调研组详细了解了大余县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的创新实践和丰富经验,为后续案例开发和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